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二、三两联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展现了山居景物怎样的特点。
这首诗表现了处土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后面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下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时相遣归相:互相 |
B.终老不复取取:取代 |
C.谢家来贵门谢:感谢 |
D.会不相从许会:一定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时时为安慰三岁为妇 |
B.府吏得闻之朝搴阰之木兰兮 |
C.何敢助妇语何以解忧 |
D.吾今且报府洵美且异 |
下列语句中句式与其它各句不一样的是( )
A.汝是大家子 | B.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
C.为仲卿母所谴 | D.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小题。
晚至村家
【北宋】文同
高原硗确①石径微,篱巷明灭余残晖。
旧裾飘风采桑去,白袷卷水秧稻归。
深葭②绕涧牛散卧,积麦满场鸡乱飞。
前溪后谷暝烟起,稚子各出关柴扉。
【注释】①硗确:土地瘠薄。②葭:芦苇。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小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程颢在诗中是用什么手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都写到“秋月”,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词的上片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情景?有何作用?(5分)
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江上秋夜
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注】①道潜(1043-1102),字参寥,杭州于潜(今浙江临安)人。俗姓何,本名昙潜,赐号妙总大师。自幼出家。与苏轼、秦观友善。
②井梧,即井边梧桐。本诗构思精巧,层次分明,试加以简要分析。
诗歌第三句“断”字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它在诗歌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