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规律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同一物体A逐渐浸入到密度为的液体中,并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规律,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甲、乙、丙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2)由实验可知A物体的重力为 N,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是 N。
(3)同组的小薇同学继续用下面的方法测出了金属块B物体的密度,她具体操作如下:
①取边长为a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适量该液体的烧杯中,待其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有高度露出液面,如图甲所示,则木块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是 ,木块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是 (以上两空均用相关的物理量表示)。
②将B物体放在木块中央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1,如图乙。
③用体积可忽略不计的细线将物体B系在木块中央,放入液体中静止后测出此时木块露出液面高度h2,如图丙。
④则B物体的密度= (用相关的物理量表示)。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认为小薇同学的操作还是有一些不足,请你说出一条不足之处 。
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次实验。让铁球从同一斜面上某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铁球与纸盒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按照_____________两图进行实验;实验中为了使两次小球在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用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铁球动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的。
下面的四个实例中也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A.认识电压时,我们可以用水压来类比 |
B.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
C.探究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重物提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做功的多少 |
D.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 光屏上A′点是烛焰A点的像点, 则烛焰AB在光屏上成清晰(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请在题图中,画出从烛焰A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同学用三个0.5kg的金属球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
材料 |
下落高度(m) |
下落时间(s) |
1 |
铁球 |
20 |
1.96 |
2 |
铁球 |
30 |
2.47 |
3 |
铅球 |
20 |
1.96 |
(1)为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结论是:。
(2)比较实验序号1、2,得出的结论是:。
(3)请你帮助小明验证猜想三:除需要0.5kg的铁球A、1kg的铁球B和皮尺,还需要的器材是:。
(4)某同学在研究时,她让两片完全相同的纸(一张平展,另一张对折)同时从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她发现两片纸填“同时”或“不同时”)着地,此下落过程中两片纸(填“是”或“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因为。
如图甲是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图,图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若选用干电池作电源,至少要用节干电池串联起来。
(2)下面是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请你分析出现这些情况的可能原因。
A、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看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偏转:。
B、将最后一根导线连好后,马上看到灯泡发光:。
C、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且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
(3)正确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如图所示,是探究“摩擦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
(1)每次实验,小车都是从同一高度下滑,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不同的水平桌面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
(2)由于摩擦阻力的大小与有关,所以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等,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选填“大”或“小”),小车运动得越(选填“远”或“近”).由此我们进一步推理,若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为零,小车将。
(3)上述实验中,若小车上放入钩码,则小车从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则达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将,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距离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