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可能的原因。(写出2个可能原因)
(2)有2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4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请分析以下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2个结论)
| |
第一小组 |
第二小组 |
||||||
| 1 |
2 |
3 |
4 |
1 |
2 |
3 |
4 |
|
| 凸透镜焦距/cm |
14 |
14 |
14 |
14 |
16 |
16 |
16 |
16 |
| 物距/cm |
40 |
30 |
20 |
12 |
40 |
30 |
20 |
12 |
| 像距/cm |
22 |
26 |
47 |
|
27 |
34 |
80 |
|
| 像的正、倒 |
倒立 |
倒立 |
倒立 |
正立 |
倒立 |
倒立 |
倒立 |
正立 |
| 像的大、小 |
缩小 |
较小 |
放大 |
放大 |
缩小 |
较小 |
放大 |
放大 |
| 像的虚、实 |
实像 |
实像 |
实像 |
虚像 |
实像 |
实像 |
实像 |
虚像 |
(3)凸透镜的折光能力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你就此问题作出猜想并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说明理由。
. (4分)在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3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在光屏上所成烛焰的像应该是图中的图__________(选填序号)。当蜡烛移动到__________时,在光屏上看不到烛焰的像,这时,怎么观察蜡烛的像?说出你的观察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大气压强和水内部压强的产生原因相同,小明猜想大气内部压强应与水内部压强有着相同的规律。由于在大气中物体所处的深度无法测量,他分别用离地面的高度和同一杯水中离杯底的高度来反映所处的深度。表一是他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的数据,表二是他收集的科学家通过相关实验得到的数据。
|
(15) 。
小明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电源电压为3伏,小灯标有“2.2V”字样,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 1A”字样,所用实验器材均完好。
①他先将实验器材(除电压表外)串联连接,发现将最后一根导线连接完毕后,电流表有示数,其错误原因可能是(8)。然后,他将电压表并联在小灯两端,发现电压表示数如图(a)所示,其错误原因可能是(9)。
②他找到问题所在后,重新实验,闭合电键并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0)伏,小灯正常发光。若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则小灯的额定功率为(11)瓦,此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12)欧。
图(a)所示实验装置的名称为(4),可用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图12(b)、(c)为实验中的一个情景,此时探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5)的关系。若利用图(c)、(d)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则应在图(d)容器中倒入(6),并将橡皮膜置于液体中的深度与h(7)(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图所示为小华同学做“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的电路,其中的电流表尚未连接好,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连接,使灯L1和灯L2并联,电流表测量灯L2的电流。(1)(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连线)为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他还应继续测量(2)和(3)的电流,然后归纳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