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为巩固秦朝的统治,秦始皇首创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功绩。
(3)为加强思想上的控制,秦始皇和汉武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有哪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汲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治维新的时候,日本帝国大学国立大学的许多学科和诸多领域,短时间内全部实行了西化。这里积极的一面是效率很高,为了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切从零开始完全实行西化。实际上也证明了这样做效率确实很高。
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当时,一个外籍专家的月薪最高可以达到两千日元,是明治政府高官的三倍多。
材料二:到1910年的时候,日本95%以上的男子,90%以上的女子都接受过教育。日本和英国的铁路里程差距从明治维新初期的1000倍缩小为不到4倍。
材料三: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维新目标,强硬的大久保利通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方式推行改革,但政府在发展工业方面既缺乏经验又急欲求成,导致政府财政难以为继。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现代文明与本土传统的激烈冲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结合材料二、三归纳,明治维新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日本崛起之路对“中国梦”的实现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清晰可见。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的、采矿业的和冶金业的机械化以及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材料二:18世纪后半期,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在他的影响下,欧美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千百年来,由于生产力低下而经常在饥寒交迫中受煎熬的人民,开始看到了苦难尽头的光亮。同时,工业革命在交通、通讯工具所引起的巨大变革,对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世界史·近代史编》吴于廑
材料三:1870-1913年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
材料四:经济及工业化发展催促着当时各国政府争夺殖民地以取得原料供应地及市场。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国内商人势力兴起,便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被罢后,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实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这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的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和法国的既得利益有所冲突,这亦使得两大阵营的冲突加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发加大。
——《新帝国主义》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表格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新的战争爆发间的内在联系。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2分)
A.造纸术发明的国家
B.阿拉伯数字发明的国家
据图指出,阿拉伯半岛在东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的作用。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尽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
而清朝戊戌变法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机读卡对应题号后涂(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机读卡对应题号后涂(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机读卡对应题号后涂(填)“C”。材料所述的中日两国改革所处的时代背景大不相同。()
欧美列强不希望日本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明治维新不利。()
进入19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列强在亚洲地区的争夺日益激烈,矛盾重重。()
争取民族独立,摆脱列强侵略,是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目标。()
相对于日本的维新派,中国的维新党人显得幼稚而经验不足。()
讨论会是学习、探究历史的重要载体。
一位历史学者说:“一个国家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却因本身的弱小被野蛮而强大的国家所灭。”某班根据此以古希腊为例,开展了一场以“文明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吗?”为主题的讨论会。请你补充资料,参与讨论。
【以史为证】
⑴小刚在收集资料时发现:在_________________当政期间,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最高权机构是_____________。后来希腊因城邦体制衰落而被北方兴起的马其顿所灭。伴随着的___________东希腊文化对外传播开来。
【史论结合】
材料一 我们都是希腊人。 ——英国近代诗人雪莱
材料二
图:美国国会开会场景图:2012年伦敦奥运圣火在希腊点燃
⑵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希腊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读史明智】
⑶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与探究,希腊文明的传播和影响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