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的原动力。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都作出过有益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列宁 
材料二: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奥巴马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材料四: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一次全局意义上的战略性深化和革命。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是改革开放35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的结果,更将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跃升至“制度自信”新境界的现实来源和指导纲领。
——人民日报评论
(1)材料一中列宁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作出的重要尝试指的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当西方世界陷入危机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却一枝独秀,由此,苏联形成了什么经济模式?
(2)举出材料二中20世纪30年代美国懂得改变的史实一例。写出美国这次改变的主要特征及其核心内容。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3)材料四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具体表现是什么?
(4)改革也是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可以使封建农奴主渡过经济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民族危机的困扰……”试举出史实加以说明。
(5)综上所述,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彼此间可以有互相借鉴的宝贵经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开放的中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三两幅图反映了历史上两次不同地区的交往事件,它们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反映的“交通线”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这一交通线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
(3)为促进世界共同进步,我们可以从以上材料中得到哪些启示?

正确决策并适时调整政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材料四: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该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方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依据材料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模式“新”在哪里?
(3)材料三中的喜人变化归功于哪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我国从此走上了什么的正确道路?
(4)依据材料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5)从上述国家对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德国历史充满着波折与艰辛,狂热与反思伴随着德国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国,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
材料二:

材料三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屈辱和约,深深刺伤了德国人的民族感情,为下一次战争埋下了隐患。
材料四 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跪倒在地。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经过不懈的努力,二战后的德国创造了经济奇迹,70年代初人均工业产值,联邦德国位居世界第一。今天,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重要成员国,它走上了通过振兴欧洲进而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大国崛起——德国》、《世界史纲》
请回答问题:
(1)完成下列表格

领 域
成就
古典音乐
德国是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
技术变革
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试制成功。


(2)请分别写出图一中“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家(按顺序写字母)。图二反映了德国法西斯政权的什么暴行?
(3)材料三中的“屈辱和约”和“下一次战争”分别指什么?
(4)材料四中德国总理的“一跪”代表德国对战争怎样的态度?今天的德国借助欧洲哪一组织进一步实现其强国之路。
(5)德国的发展历程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 1分)

“民主”是无数先贤志士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党的十八大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1)古今中许多外忧国忧民的先贤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阅读下列材料

伏尔泰认为: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
陈独秀提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①材料中伏尔泰提出了什么观点?他是欧洲什么运动的开拓者?
②陈独秀提出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③伏尔泰和陈独秀的共同贡献是什么?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皆为非法。(《权利法案》)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①左侧材料反映了《权利法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该法案的颁布,使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制度?
②依据右侧材料指出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3)根据上述民主的演变史,概括民主的本质。

上海被称“东方梦巴黎”,这座国际性都市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变化。
阅读下列与上海历史相关的图文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赔款2100万元;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中英协定关税等。
材料二: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1919年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材料四: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它的签订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运动?列出晚清政府在上海开办的具有代表性的军事企业或民用企业。
(3)依据材料三说出这场运动的伟大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1年中共会议的名称?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5)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