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批评先后出现在(明)都穆《听南纪谈》、(清)黄宗羲《高元发三稿类存序》和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反映了

A.空谈诱导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B.经世致用是历代主流文化理念
C.儒家思想革新的进取性不强
D.社会转型时期更需务实学风的支持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引自《前汉书》卷六十四上)为什么说主父偃的建议是“计”?因为

A.它不仅有利于刘姓政权而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B.它既提高了诸侯国的地位又满足了诸侯子弟
C.它以宣仁孝之道为由而行削弱诸侯力量之实
D.它用加强地方权力的办法来巩固中央的控制

《红楼梦》《十日谈》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B.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的着眼点在于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程
B.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性意义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D.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