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引自《前汉书》卷六十四上)为什么说主父偃的建议是“计”?因为
| A.它不仅有利于刘姓政权而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
| B.它既提高了诸侯国的地位又满足了诸侯子弟 |
| C.它以宣仁孝之道为由而行削弱诸侯力量之实 |
| D.它用加强地方权力的办法来巩固中央的控制 |
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由此不能得出( )
| A.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 C.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班固《汉书》记载:“(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
|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
|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
|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
下列古语均摘自《盐铁论》,其中哪一记述可以用来说明“工官”工场的制作工艺水准较高( )
| A.“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 |
| B.“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
| C.“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意:忠厚)。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 |
| D.“外不鄣海泽以便民用,内不禁刀币以通民施” |
《国语·齐语》记载着管仲对齐桓公说的一句话:“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斸,试诸壤土。”根据文意判断,其中“锄夷斤斸”指的是( )
| A.铁制农具 | B.青铜武器 |
| C.化学元素名称 | D.奢侈消费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