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自称“异端”,对封建正统思想关于李贽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与道学家的思想相同 |
B.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 |
C.是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 |
D.是资本主义经济在思想领域的体现 |
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中这样说道:“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说明
A.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 B.罗马法导致公司组织的诞生 |
C.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
“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 | B.轮番而治 |
C.人民主权 | D.独立自治 |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他把中国历史区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可能最适合
A.秦始皇统一前的中国 | B.秦朝到隋朝时期的中国 |
C.唐到明朝时期的中国 | D.清朝1840年以后的中国 |
徐光启在其翻译的《几何原本》序言中写道:“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人不当学。”这表明徐光启主张
A.大量翻译西方书籍 | B.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C.运用西方思想改造中国 | D.传播西方基督教 |
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 |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 |
C.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 D.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