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认为:“若社会主义,一言以蔽之,曰社会生计而已矣。”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 A.主张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 |
| B.建立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 |
| C.建立民主政治的民权主义 |
| D.用暴力推翻满清统治的民族主义 |
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
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有相容”。下列说法中最符合题意的是()
| A.陈独秀倡导使用新法 | B.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 |
| C.陈独秀认为新法优于旧法 | D.陈独秀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
20世纪初,梁启超曾特意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作过比较:(中国旧思想)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欧洲新思想)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梁启超作此比较的目的是()
| A.批判欧洲模式为清朝统治辩护 | B.借鉴欧洲先进制度维护君主专制 |
| C.学习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 | D.借鉴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民主共和 |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各项与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C.“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
| D.“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 |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
| B.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
| C.公元前后开始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
| D.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