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世界与伊斯兰教的世界持续敌对。但是自从欧洲开辟直接驶往东洋的航路后,发现了第三个世界。对于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作者这里主要是分析:
| A.儒教推动欧洲近代化 | B.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力 |
| C.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 | D.宗教对抗的历史渊源 |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
③早市、夜市昼夜相接④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012年暑期电影《画皮Ⅱ》讲了西汉和亲的故事,下图是电影中一捉妖大师的《妖典》手册,对此手册描述正确的是
| A.书影中的字体是楷书 | B.可能采用了活字印刷技术印制 |
| C.手册中的绘画能够达到“写意传神” | D.此手册采用的是“蔡侯纸” |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
|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 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
|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 D.宰相权力的大小 |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① |
《山阴志》 |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
| ② |
《临安志》 |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
| ③ |
《四明志》 |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
| ④ |
《绍兴志》 |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