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所示,在Rt△ABC中,∠ACB=90°,点D为边BC上任意一点,以直线AD为对称轴,作Rt△ABC的轴对称图形Rt△AEF,点M、点N、点P、点Q分别为AB、BC、EF、EA的中点.
(1)求证:MN=PQ;
(2)如图2,当BD=BC时,判断点M、点N、点P、点Q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若BC=6,请你直接写出当①BD=0;②BD=3;③BD=2;④BD=6时,点M、点N、点P、点Q围成的图形的形状.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 页告诉我们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已知: . 求作:△ ,使得△ . 作法:如图. (1)画 ; (2)分别以点 , 为圆心,线段 ,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 ; (3)连接线段
,
,则△
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完成下面证明过程(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空上)
证明:由作图可知,在△ 和 中,
△ .
(2)这种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的依据是 .(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
计算: .
如图,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且与 轴交于原点及点 .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求顶点 的坐标及直线 的表达式;
(3)判断 的形状,试说明理由;
(4)若点 为 上的动点,且 的半径为 ,一动点 从点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 匀速运动到点 ,再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 匀速运动到点 后停止运动,求点 的运动时间 的最小值.
阅读下面的材料:
如果函数 满足:对于自变量 取值范围内的任意 , ,
(1)若 ,都有 ,则称 是增函数;
(2)若 ,都有 ,则称 是减函数.
例题:证明函数 是增函数.
证明:任取 ,且 , .
则 .
且 , ,
, .
,即 , .
函数 是增函数.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函数 , (1) , (2) , (3) , (4) ;
(2)猜想 是 函数(填“增”或“减” ,并证明你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