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空1分,共4分)小明为探究如何保鲜肉做了以下实验(见下图):该同学将甲、乙两装置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若干分钟,然后都放在室温25℃的环境中,几天后,甲肉汤变质,乙肉汤仍然保鲜。请问:
⑴乙保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该实验中的变量________________ 。
⑶乙装置采取的是_______________消毒法。
⑷实验后,小明将乙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并放到冰箱中,若干天后,肉汤还是新鲜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皿 编号 |
种子的 数量(个) |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并相同) |
A |
1 |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或纱布,20℃ |
B |
1 |
无水,20℃ |
C |
1 |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或纱布,-10℃ |
D |
1 |
水淹没种子,20℃ |
(1)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 ?
(2)若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 (填培养皿编号)两组作对照实验。
(3)若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 (填培养皿编号)两组作对照实验。
(4)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 。
(5)如果在严格按上表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情况下,用于实验的种子最终都没有萌发,应从
方面寻找原因。
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实验过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I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I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变成蓝色。
结果分析:
(1)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___ 。
(2)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成蓝色的原因是___。
(3)若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择取1号和___ ___号试管作对照。
(4)实验结论:淀粉在人体消化道的___ 部位就开始被消化。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
加入物质 |
控制条件 |
检验方法 |
1号 |
馒头碎屑+2 mL唾液 |
37 ℃水溶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2号 |
馒头碎屑+2 mL清水 |
37 ℃水溶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 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 ,2号 。
(4)本实验用37 ℃水溶,是因为
做“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时,提出的问题是: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作出的假设是:酸雨使种子不能萌发。有名同学用食醋和清水配置成了“模拟酸雨”,他把pH控制在4、0以下。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共4分)
①在培养皿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加入少量的水使纸湿润,在纸上放10粒大豆种子,在种子上面覆盖潮湿的纱布,把培养皿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②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模拟酸雨”。
③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芽状况。
④换用其他几种植物的种子进行同样的实验。
⑴如果这些种子都没发芽(不考虑种子的自身条件、休眠等),就能说明是受 的影响。
⑵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其他条件与上述实验相同,所不同之处是在第 步中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 ,而不是 。
下图所示三支试管中各加入淀粉糊2毫升,再向A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B和C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唾液,再向C试管中滴入一滴稀碘液。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步骤完成后,请你推测三个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A管 ;
B.管 ;
C.管 。
(2)将三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37℃温水的烧杯中,观察十分钟,十分钟内,C试管的变化是 ,A、B试管 。
(3)观察十分钟后,再向A、B试管中各加入几滴碘液,A试管的颜色变化是 ;B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是 。发生B试管内变化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