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1)图示表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 共同调节的结果。
(2)图中①③⑥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填选项序号)
A 神经递质 B 载体蛋白 C 激素
D 血红蛋白 E 呼吸酶 F 抗体
(3)当血糖升高时,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 细胞分泌胰岛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 (填图中数字序号)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4)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兴奋时,此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是 ,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
(5)若④表示侵入内环境的SARS病毒,人体在免疫过程中产生淋巴因子的是 细胞,注射已经康复的SARS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对SARS有治疗作用的原因是 。
用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在获得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的同时,也会得到一些由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
(1)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和由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在幼胚期,形态上并无明显差别。若想在幼胚期就区分出是哪种胚,可以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对它们加以区分。在对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和由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培养过程中,有一部分单倍体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题干中所述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得到的幼胚,用0.2%--0.4%的秋水仙素进行处理,得到了许多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的植株,秋水仙素能够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其中,两对性状均为显性的基因型是;只表现出一种显性性状的基因型有两种,从理论上分析,这两种基因型植株的比例应该是,但统计这两种植株实际比例与此相差甚远,可能原因是
①
②
屈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它使肢体从伤害性刺激上缩回,以保护肢体不受伤害性刺激损伤。图1表示屈反射的反射弧,图2为图1中神经元A和B相互接触部分的放大。请根据信息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1中神经冲动从神经元A传递到神经元B的过程中,信号转换是;请用箭头和图2中的数字表示信息分子的运动方向。在完成一次信息传递之后,图2中的(填数字)将很快被分解。
(2)皮肤感受器受针扎之后,经过(填写字母)将兴奋传入中枢,经过中枢的分析处理之后将信息传出,①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情况是,②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3)皮肤被针扎之后,会感觉到疼痛,这是因为。
(4)某人因车祸致脊髓在颈部断裂,导致高位截瘫,用针刺该患者脚部皮肤,被刺的腿的伸肌和屈肌的反应分别是,(“收缩”或“舒张”)。
取一植物形态、大小、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四片叶子按下图进行实验,烧杯中的液体可以保证叶片所需的水与矿质元素的正常供应,气体的变化量可以通过观察油滴的移动来判断。(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与外界气压的变化和蒸腾作用的影响)
(1)适宜的光照下,装置A中油滴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适宜的光照下短时间内装置B中油滴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此时装置B中的净光合量________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装置C中的油滴在________情况下不移动,若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与外界气压的变化和蒸腾作用对装置C的影响,对照组的设置是___________。如果将C装置突然从光下移动到黑暗处,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的C3物质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3)能直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实验前应该将叶片作______________处理,若用B、D装置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需进行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要测定叶片细胞呼吸的强度最好选择装置______________。
(16分)
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③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O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组别 |
处理方法 |
0 h |
12 h |
24 h |
48 h |
① |
无辐射损伤 |
0.046 |
0.056 |
0.048 |
0.038 |
② |
辐射损伤 |
0.460 |
0.420 |
0.530 |
0.520 |
③ |
辐射损伤+IL–18 |
0.239 |
0.265 |
0.279 |
0.269 |
(1)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________死亡。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____;从_____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2)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__。
Ⅱ。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 |
观察对象 |
染色剂 |
实验结果 |
① |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
苏丹Ⅲ |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
② |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
吡罗红甲基绿 |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
③ |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
健那绿 |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
④ |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
龙胆紫 |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
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性状的有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
(4)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右图圆圈中画出组合①的F1体细胞的基因示意图。
(5)甘蓝的叶色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____________,导致生物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