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贯穿于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蕴藏着多层寓意,发人深省、令人惊喜。
材料一:【富强中国,喜看经济变化】
2007至2014年我国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指标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财政收入 |
6.87万亿 |
8.31万亿 |
10.37万亿 |
11.72万亿 |
12.9万亿 |
14.03万亿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
17175元 |
19109元 |
21810元 |
24565元 |
26955元 |
28844元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5153元 |
5919元 |
6977元 |
7917元 |
8896元 |
9892元 |
(1)运用所学知识,说说上表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民主中国,推行依法治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每年12月4日设定为宪法宣传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如何维护宪法的尊严,从而保证宪法的实施?
材料三:【文明中国,践行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道德大讲堂、魅力湘西、梦里张家界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以及开展提升中小学生文明素养、志愿服务等活动,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有效提升,为把我市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胜地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市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何意义?
材料四:【和谐中国,呼唤生态文明】
运用所学知识,请回答:
(4)为解决漫画中的问题,我国采取了哪些国策和战略?
(5)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青少年该怎么做?
孙浩同学在进入中学后,下定决心改变过去在小学成绩不理想的状况。为此,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份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
(一)、刻苦学习,各学科成绩要稳获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三名
(二)、少休息,多学习。早上5点起床读书,中午不休息,
晚上巩固练习到12点。
(三)、遵规守纪,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
你认为孙浩的计划中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为什么?(8分)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构建和谐,担当使命”为主题,举行了一次宣传教育活动。为了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同学们分组进行,收集材料。请你也积极参与其中。
(1)调查组:请你调查社会上存在的不和谐现象。(至少三例)
(2)宣讲组收集到这样一则材料: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和主要任务。
请告诉大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及指导思想。
(3)评论组:请你运用思想政治课本中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幅图的理解。
(4)建议组收集到这样一则材料: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如今,全国人民信心百倍、共同参与,正在中国大地上谱写着和谐社会的优美乐章。
请你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学校提出宝贵建议。
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置身环境,表达心声!
镜头一:五一假期,河南某市人民公园郁金香开得正艳,游人纷纷挤进花圃竞相合影留念,照相机闪烁不停。此时,一个六七岁模样的小女孩,默默的蹲在拍照的众人身后,用稚嫩的小手扶起半倒在地的郁金香,又仔细的刨来新土,重新栽种,后被人们誉为“最美河南女孩。”
镜头二:九岁的小葛在放学的路上捡了200元钱,在寻找失主的过程中,却迎来了四位“失主”——阿姨A:“这是我在××路上丢的钱”,结果路名不对,阿姨低头走开;——阿姨B:“这200元是我的买鞋钱”,经核实,阿姨脸红;——叔叔A:“谢谢好孩子,拾金不昧”,一盘问,情况不符,叔叔转身离开;——叔叔B:“好孩子,这钱分你一半”,小葛无语,陷入沉思……
(1)你如何评价材料中的人物?
(2)面对上述现象,你有哪些感悟?(三个方面)
(12分)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非常重要的一年,有很多大事值得我们回忆。
新闻一: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座谈会上,中央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
(1)中央批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说明了什么?
(2)维护民族团结是促进民族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作为青少年,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新闻二: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请你概括上述材料所蕴含的道理。
(4)实现教育公平,也需要青少年学会维护自身的受教育权利。当你的受教育权利受到侵害时,你该怎么办?
新闻三:2010年8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10月1日,“嫦娥二号”升空;11月16日,“天河一号”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上排名第一;12月3日,中国高铁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试运营试验最高速,创造了486.1公里的“高铁奇迹”;12月12日,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5)小红同学看了上述新闻后,说“这些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请你对她的观点进行辩析。
材料:2008年9月1日,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这个里程碑的背后,是中国教育发展前所未有的大提速:2004年,启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7年春,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2007年秋,实施新的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2008 年秋,全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党的十七大把教育发展列为加强和改善民生之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学杂费的免除是坚持哪一发展战略的具体做法?
(2)从材料可以看出我们这样一个十三亿多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3)从材料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已经把教育摆在了怎样的战略地位?为什么?
(4)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什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