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图是“苏北某乡镇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该图将该区域划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分别代表1980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其中数字“1”、“2”、“3”、“4”分别表示湖泊、居民点用地、耕地、经营用地(如农家乐等)。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该区域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A.降水量增多 | B.气温年较差变大 |
C.PM2.5下降 | D.湖泊水质变差 |
下列措施中,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保护湿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
B.全面恢复原有湖泊,发展养殖业 |
C.以“农家乐”为平台,适度发展旅游业 |
D.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关于图中abcd四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地的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依次是adbc |
B.四地的角速度都不同 |
C.四地的角速度都相同 |
D.四地的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bcad |
图中四地该日昼长由长到短依次是
A.a→b→c→d | B.d→c→b→a |
C.c→d→b→a | D.d→a→c→b |
读图“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与郊区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a、b两曲线
A.a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
B.a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 |
C.b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 |
D.a、b曲线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突变性 |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根本的措施是
A.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 |
B.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
C.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集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
D.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实行限行措施 |
读奥地利位置图及1981-2001年人口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国
A.西部人口密度大,东部人口密度小 |
B.北部人口增长快,南部人口增长慢 |
C.中部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密度小 |
D.西部人口增长速度快,中部人口增长慢 |
依据图中人口变化特点,可以推测1981—2001年该国
A.东北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 B.西部城市化程度高 |
C.中部地区人口老上龄化严重 | D.东北部经济发展水平低 |
图为某地级市的城市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该市沿海有N、M、W三个县城。东部海岸为沙质海岸,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中部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m处水深可达20-25m;西部沿海有大面积的盐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该市地形特点为
A.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滨海平原 |
B.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北低南高 |
C.地势起伏较小,地表平坦开阔 |
D.地形类型齐全,地势由北向南倾斜 |
该区域规划中正确的是
A.规划拟在W城市局大型区域电厂和焦化厂 |
B.进口铁矿石,结合当地的煤炭资源,建大型钢铁基地及发展相关的产业 |
C.N城拟建为盐化工基地 |
D.F处建污水处理厂 |
该市交通建设规划不合理的是
A.拟分别从Z城、G城建高等级公路与W城连接 |
B.两条国道呈十字交叉 |
C.在M城可建深水码头 |
D.M城与W城之间拟建高级公路 |
图中的甲群岛呈半圆形带状分布,断断续续,自东向西延伸,长达2700多千米。该群岛中的M岛为乌姆纳克岛。读乌姆纳克岛周围的海底地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各题。图中甲群岛多火山、地震,有关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②位于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③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④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有关该群岛所在地区地理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冬季该群贪地区降水的水汽全部来自太平洋
②该群岛南部海区的平均水深大于北部海区
③该群岛气温的年较差要大于同纬度的大陆地区
④该群岛南、北海区海水温度差异很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