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77°06′E,80°25′S)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下图是“我国三座南极考站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在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
B.全天候,观测广 |
C.极夜期长,空气稀薄 |
D.人烟稀少,观测广 |
结合上述图文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昆仑站在长城站的西南方向 |
B.昆仑站在中山站的南方 |
C.科考队员在昆仑站落成典礼上看到了美丽极光 |
D.三个科考站所在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同 |
具《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前耗光。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组织联合发表的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
世界自然基金会保育部门的主管苏利文表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民的生活形态和消费水准,再加上他们的原油出口,让他们成为在地球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排行第2至第6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美国、科威特、丹麦和新西兰;英国排名第18。
报告还指出,如果全球人类都像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人民一样浪费的话,那么地球人需要立即找到另外两个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才能满足自然资源需求。 读上面材料,完成问题这段材料说明了"地球资源"具有哪种特点()
A.容易被破坏 | B.利用潜力大 | C.再生能力差 | D.数量是有限的 |
"生态脚印"说明了()
A.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会破坏自然环境 |
B.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C.地球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
D.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范围不能继续扩大和加深 |
阿联酋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发展速度快 | B.资源消费量大 |
C.生态系统承载力小 | D.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
如图示意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回答问题导致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地形 |
C.洋流 | D.海陆位置 |
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 | B.3月 | C.7月 | D.10月 |
阿根廷的农场正值小麦收割季节时,下列四种现象中正确的是()
A.从科伦坡开往红海的轮船逆风逆水航行 | B.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影响 |
C.非洲热带雨林中的动物正向草原区迁移 | D.开普敦正处于干旱季节 |
读“某海域海底地形剖面图”和“部分岛屿轮廓图”,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④岛附近海域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该类资源最有可能广泛分布于海底地形剖面图中的( )
A.A处 | B.B处 | C.C处 | D.D处 |
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地点,没有相同气候类型的是 ( )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列关于①②③岛的说法合理的是 ( )
A.①岛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 B.③岛属于非洲国家 |
C.②岛东部有同赤道附近区域相似的自然景观 | D.④岛盛产咖啡 |
下列四组概念中,最一致的是()
A.峡湾、白头山天池、巴塔哥尼亚沙漠 | B.庐山、渭河平原、东非裂谷带 |
C.尼罗河、安第斯山脉、罗马 | D.森林、石油、电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