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条件下在一容积恒为2L的容器内发生反应:2A(g) + B(g) 2C(g) ,已知起始投入4mol A(g) 和2mol B(g),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 L,并且2s后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s内用物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s) |
B.2s内用物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 mol/(L·s) |
C.2s后每有0.6mol的物质B生成,同时就有0.6mol物质C生成 |
D.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 |
向2mL 0.5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3mL 3mol/L KF溶液,FeCl3溶液褪成无色,再加入KI溶液和CCl4振荡后静置,CCl4层不显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3+不与I-发生反应 |
B.Fe3+与F-结合成不与I-反应的物质 |
C.F-使I-的还原性减弱 |
D.Fe3+被F-还原为Fe2+,使溶液中不再存在Fe3+ |
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等阴离子。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pH计测得溶液pH大于7
②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
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
④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
⑤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该同学最终确定在上述六种离子中公含三种阴离子。请分析,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
A.①②④⑤ | B.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⑤ |
在标准状况下,将aL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ω= ②C=
③ 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ω
④上述溶液中再加入1.5VmL同浓度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Cl-)>C(NH4+)>C(H+)>C(OH-)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现有等体积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溶液,将它们分别与V1L、V2L、V3L等浓度的盐酸混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混合前三溶液pH相等,将它们同等倍数稀释后,NaOH溶液pH最大 |
B.若混合前三溶液pH相等,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则V1>V2>V3 |
C.若混合前三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则V1>V2>V3 |
D.若混合前三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V1>V2>V3 |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氦气密度的8倍,这时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P1,若控制容器的体积不变,加入足量的Na2O2,充分振荡并不断用电火花点燃至反应完全,恢复到开始时的温度,再次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P2,则P1和P2之间的关系是()
A.P1=P2 | B.P1=2P2 | C.P1=4P2 | D.P1=8P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