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时代,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下图表示了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
| A.金属的导电性强弱 |
| B.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
| C.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
| D.金属的化合价高低 |
某同学做实验时不小心沾了一些KMnO4,皮肤上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的稀溶液洗涤马上可以复原,其离子方程式为:MnO4-+H2C2O4+H+→CO2↑+Mn2++□(未配平)。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H2C2O4 | B.1molMnO4-在反应中失去5mol电子 |
| C.该反应右框内的产物是OH- | D.配平该反应后,H+的计量数是6 |
对于反应:14CuSO4 + 5FeS2 + 12H2O = 7Cu2S + 5FeSO4 + 12H2SO4,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中的氧化剂只有CuSO4 |
| B.7mol CuSO4能氧化5mol-1价的S |
| C.被氧化的硫和被还原的硫物质的量的之比为3:7 |
| D.FeS2仅作还原剂 |
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CO32-、Na+、SO42-、Al3+。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一定有SO42- 、Cl- | B.一定有SO42- 、Al3+ |
| C.可能含有Al3+ 、Na+ | D.一定没有CO32-、Cl-、Na+ |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滴入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K+、Al3+、I-、ClO-、NO3- |
| B.常温下,某溶液pH=1的溶液中含有:NO3-、NH4+、Fe2+、SO42- |
| C.常温下,c(H+)/c(OH-)=1×10-12的溶液:K+、AlO2-、CO32-、Na+ |
| D.0.1mol/LFeCl3溶液中:Fe2+、NH4+、SCN-、SO42- |
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 X |
Y |
Z |
|
| ① |
NaOH溶液 |
SiO2 |
氢氟酸 |
| ② |
O2 |
N2 |
H2 |
| ③ |
双氧水 |
SO2 |
BaCl2溶液 |
| ④ |
FeCl3溶液 |
Cu |
浓硝酸 |
A.①③ B.①④C.②④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