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胡蝶①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②不归归便得,五湖③烟景有谁争。
注:①蝴蝶:用典。指梦境的美妙快乐。②“是自”的意思。③五湖:用典。春秋时,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颔联历来被名家誉为抒情佳句。试分析这一联是如何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
本诗除抒发强烈的思乡之情外,作者还表达了那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8分)
蝶恋花别范南伯 [宋]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释]①刬地:依旧,还是。②南徐:今江苏镇江。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写离别感情的。(4分)
有人评价本词结尾“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一句,“意蕴深厚”,“有
不尽之意”。试加以简析。(4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10分)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咏雪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完全采用侧面烘托、间接表现的手法。请对此分析。
“时闻折竹声”这句话背后隐含的含义应该是多重的,你能够从中推知到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沈腰:腰围减损。潘鬓:指中年鬓发早白。庙:宗庙。古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之处所。教坊:古官署,司宫乐。宫娥:宫女。
词中哪两句最能表现作者被俘的含悲饮恨生活?
上阕最后一句“几曾识干戈?”在整首词中起什么作用?
宋苏轼在《东坡志林·卷四跋李主词》中说:“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读了苏轼的这段话,联系本词,你认为李煜这首词是辞别太庙时所写还是沦为臣虏之后所作?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这个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