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 ’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摘自《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孟子学习。②采薪之忧:谓有病不能上山打柴,是疾病的代词,为当时交际的习惯语。③不果:终于没有实行。④达尊:普遍尊贵的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就见者也如:应当。
B.君命召,不驾俟:等待。
C.不识可使寡人见乎得:能够。
D.使数人于路要:要挟、威胁。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②犹且从师而问
B.①请必无归,造于朝②吾尝终日思矣
C.①未见所以敬王也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岂谓是②吾王庶几无疾病

本文的人物形象很生动,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齐王、孟子、孟仲子都说过假话。根据原文内容判断,下面说的是真话的一句是         (    )

A.寡人如就见也,有寒疾,不可以风 B.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C.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D.今病小愈, 趋造于朝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孟子不接受齐王的召见,表明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与态度,他认为君臣关系应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国君应该礼贤下士,谦逊待人。
B.孟子认为国君的尊贵不应该表现在地位的优越上,臣子对国君的恭顺不应该只停留在礼节形 式上。
C.孟子还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德高望重,就轻慢了地位和年龄比自己低的臣子,国君应该表现出尊德乐道的风范。
D.景丑氏认为孟子对齐王不恭敬,孟子本来要见国君,可是一听到齐王的命令反而不去了,景子觉得孟子这种做法与《礼记》上说的不相合。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②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
                                                                                      
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下列加点的实词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朝闻道,夕死可矣。
B.善始者实繁春华秋实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振长策而御宇内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塞源而欲流长也流水不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斯亦伐根以求木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吾从而师之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臣闻求木之长者
D.而况于明哲乎青取之于蓝

下面翻译的句子正确的一句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君王应当重视神灵的器皿。
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克服到最后的却很少。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会
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把骨和肉扔给行路的人。
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恨不在有多大,可畏惧的是人民的力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焚驴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 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
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 孰诬我者,而帅从之! 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 暴巫投魃栚,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 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 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释:①厌禳(rá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②暴巫投魃(bá):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迩焦然无主赖迩:近
B.命亟取,将焚之亟:赶快
C.民自罹之,吾何预焉预:预备
D.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咎:罪过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寓言小品,赋予驴以正面的形象特点,它敢于陈情衙府,分析祸福,因古证今,直斥奸佞,成为正直敢言、有胆有识的人的象征。
B.驴“乘负驾驭”劳辱终生,这使人联想到像牲口一样终年辛苦的农夫,但它远非任人宰割之辈,驴的形象本身包含着作者为受欺者鸣不平、激愤于世道昏暗的战斗意志。
C.白驴最为精辟的见解在于“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其中“人者可以自求”是白驴见解的核心,贯通上下。
D.文章引用典故来证实自己的议论,托物言志,笔意冷峻,同时运用对比手法,将白驴与镇阳帅、众人对比,虽肯定了镇阳帅勤政爱民的一面,但对他督下祈雨的做法不满;也揭示了无知妄测、人云亦云的可惊可骇。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译文:
(2)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夺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子胥遂亡。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岂徒百金剑邪!”不受。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立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女,无忌驰归报平王好:美丽
B.无忌既以秦女自于平王媚:讨好
C.名于后世。垂:铭刻
D.粟五百石,爵执赐:赏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楚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高。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二子到,父子俱死每闻琴瑟之声,应节而舞
C.此剑直百金,与父今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既不得,掘楚平王墓尔其无忘父之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愦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要做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谗言,要杀害忠臣和骨肉,最终给楚国带来灾难。
B.伍子胥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他一眼就看出楚王的阴谋,作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C.文中借用楚亡吴兴的史实,说明君王“亲贤远佞”的重要性。
D.司马迁以史家的眼光,评价伍子胥的大丈夫之“忍性”与“大谋”,正因伍子胥能“弃小义”,故而能“雪大耻”。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2)不诛且为楚忧。
(3)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k.&s~5*u9分):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曲,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k.&s~5*u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丞相,指秦桧。k.&s~5*u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民丐留不获丐:乞求 B.登条十余事告之条:分条陈述
C.琥怒,谋中以危法中:内心 D.属登母死舟中属:适逢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① 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 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 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k.&s~5*u
④ 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 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 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是可以借此升官的好事,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C.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事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送薛存义序
柳宗元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蚤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柳子载肉于俎俎:砧板
B.追而送之江之浒浒:水中
C.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假:代理
D.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赏:赏赐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赠序鲜明地表达了柳宗元政治上的民主倾向,提出官吏乃是人民的仆人,他们拿了人民的钱就应认真为人民办事。
B.本文称赞薛存义为官勤谨,政绩优良,是个不白拿俸禄、明白人民可以黜罚懒官贪官的道理的人。
C.文章借送薛存义正面立论,又用正面立论来衬托薛存义的为人。其中立论开门见山,使所说道理更加显豁。
D.本文虽短,而结构严谨;语句转接自然,语意委婉含蓄,间接揭露了吏治的腐败,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
(2)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译:
(3)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势不同也。 (4分)
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