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历史著作中包含有“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工场退位,工厂上位”、“东方诸国的衰落”、“无产阶级的出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标题。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B.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 |
C.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A.“天人感应” | B.“工、商皆民生之本” |
C.“存天理,灭人欲” |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天体运行法则 | B.社会发展规律 |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D.“天人感应”理论 |
人从哪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古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谈论神与人的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 B.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
C.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 D.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 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 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
C 朱熹的贡献比孔子大 D 朱熹的理论比孔子学说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