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段话的背景是( )
|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
| 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
|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
|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
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 A.墨家学说 | B.法家学说 |
| C.黄老之学 | D.大一统思想 |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 A.万物皆只有一个道理 | B.有理而后有气 |
| C.宇宙便是吾心 |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朱熹和王阳明都对“理”进行了不同阐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
| A.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 | 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
| C.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 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
理学家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这说明他认为( )
| A.“天理”和“人欲”是绝对对立的 |
| B.“天理”和“人欲”是可以并存的 |
| C.“天理”和“人欲”是同等重要的 |
| D.“理”是世界的本原和天下万物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
教育被儒家所垄断始于( )
| A.春秋时期 | B.战国时期 |
| C.汉武帝统治时期 | D.朱熹生活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