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20只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A组饲喂少量甲状腺激素,蝌蚪的个体发育变化迅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变成了一群小型青蛙,而不饲喂甲状腺激素的B组蝌蚪则按常规发育。
(1)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在本实验中B组实验起到_________作用。
(2)如果要进一步说明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你认为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不同环境中的青蛙的体色是不同的,但都与其周围的环境基本一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是____________的。
(4)在某偏僻山区的小溪里有许多大型的蝌蚪,但周围青蛙较少,同时发现当地居民大脖子病的发病率较高,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的婴幼儿患_______症的可能性较大。根据遗传学的原理推断,这种症状能否遗传给下一代?____________ 。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的中央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如果在铁盘中央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达和交流。
在“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A、B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设计,主要实验设计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
(2)你认为A、B两组同学的设计是否科学?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A组:_________ B组:_________
认真观察下图所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可以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若此装置需要一个对照实验,则对照实验装置的水槽中应当装有_________。
(2)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产生_________。
(3)丙装置是探究种子_________的实验。
(4)丁装置若用来探究蒸腾作用,此装置应当怎样改进。
据下图回答问题。
(1)本装置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
(2)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挤压塑料袋,石灰水无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
(3)将实验装置放置黑暗中数小时,挤压塑料袋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_________。
(4)若从该植株上摘取几片新鲜的叶,放在黑暗中几小时,称其重量减轻,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下面是骨的成分实验,完成下表并填空。
实验操作 |
现象 |
实验操作 |
现象 |
1、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 |
用解剖针敲击 |
易碎 |
|
2、 |
鱼骨逐渐变软 |
对折弯曲 |
骨很柔软,不会折断 |
操作1中火烧鱼骨的目的是 。
经过此操作,剩下的成分是 。
操作2中鱼骨变软的原因是 。
实验研究表明骨的成分主要是水分、 和 。其中
使骨质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