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城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需要
①积极借鉴外来文化
②杜绝外来文化的影响
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④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根本任务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我国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是()
| A.存在即被感知 | B.心之官则思 |
| C.气者,理之依也 | D.形存则神存,刑谢则神灭 |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 A.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 B.是否承认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
| 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否统一 | 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
面对社会热议的英语高考存废之争,甲认为,废除英语高考可以拯救母语,提高国学素养;乙认为,废除英语高考不利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不足之处在于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 |
| B.乙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外来文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
| C.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 D.随着高考方案的改革,对外来文化的抵御将进一步增强 |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我国对于文化遗产不能仅停留于“开发”,更要“活化”,充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观点()
| A.否定了文化的经济价值 |
| B.承认了文化多样性是文明进步的动力 |
| C.强调了精神和文化的传承 |
| D.肯定了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
《蒙古·传说》以现代舞融合民族舞,借鉴欧美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法,混搭多媒体技术,再现了蒙古族的婚礼、迁徙、庆祝及战争场面,上演了一曲清新的“跨界”民族风。《蒙古·传说》“跨界”之举取得成功说明()
①运用现代科技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潜移默化是传统文化的特征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各民族文化既要保持特色,又应博采众长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