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可行性。
(2)结合我国民族政策的有关知识分析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对我国民族团结繁荣有何重要意义。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包括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是历史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受到人们拥护,必须坚持。
邓小平同志说:“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国家的情况,走自己的路,如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盟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1)概括两段材料的共同主题。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材料: 2010年12月21日至22日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各地必须严防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倾向,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确保粮食生产不出现滑波、农民收入不陷入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发生逆转。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的力度,创新农村工作思路,凝聚支持“三农”力量,奋力夺取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新胜利。
(1)结合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明我国重视“三农”问题的原因。
(2)结合材料,用辩证唯物主义知识分析怎样才能夺取农业农村工作的新胜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强调,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支持新疆同内地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大实施沿边开放力度,努力把新疆打造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基地。着力加强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坚持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相结合,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1)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理论说明,新疆发展为什么要“坚持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相结合。”
(3)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怎样才能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利比亚局势动荡后,我国政府不到10天的时间,海陆空三路并进,协调30多个国家,将35860名我国公民从利比亚顺利撤离,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助希腊等12个国家撤出了约2100名外籍公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最大规模有组织撤离海外公民的行动。
(1)请从政府的职能与责任角度简要评析我国政府的行为。(8分)
(2)运用我国的外交政策等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予以分析说明。(8分)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必须在全社会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各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
为什么说“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