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张元幹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①昆仑倾砥柱②,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③,听《金缕》④。
注释:此词写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绍兴八年,南宋朝廷向金统治者屈辱求和,胡邦衡大胆上书请斩主和者秦桧等三人,以谢天下。言辞激切,朝野震动。他因此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迫害而被贬官削籍。①底事:言何事。 ②砥柱,用砥柱喻中原沦陷。 ③大白:酒杯。 联系上阕,理解“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一句蕴含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的下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水调歌头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请简要赏析。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根据学过《荆轲刺秦王》,在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描写易水诀别的场面(不要翻译),150字左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5分)
结合尾联,简要赏祈“嫌”字的妙处。(5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题目。
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颔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妙在“若即若离”,请从表达技巧方面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②新安江,发源于徽州休宁县境内,东入浙江省西部,经淳安至建德与兰江汇合,东北流入钱塘江,是钱塘江正源。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