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地形、地势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形复杂多样并交错分布 |
B.山区面积广,地表形态单调 |
C.地势东高西低,大至呈阶梯状分布 |
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沿海降水丰沛 |
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历强降水过程,一些城市就会发生严重的内涝,以京、津两城市最为严重,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密切相关。下图为某城市水系统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②城市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③城市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④城市河湖的蓄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近年来,乌梁素海面积不断缩小。专家预侧,乌梁素海10到20年内可能将会消失。下图为乌梁素海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乌梁素海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
A.下渗严重 | B.蒸发旺盛 |
C.污染严重 | D.过度引水灌溉 |
乌梁素海面积变化带来的影响()
A.河套下游地区流量更加稳定 | B.当地气候温差变小 |
C.生物多样性减少 | D.周围水土流失加剧 |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演化图,完成下列题。下列有关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A.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 |
B.城市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
C.城市由点状发展成为岛状 |
D.该区域与外界联系减弱 |
推动本地区近年来空间结构变化较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
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
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
2014年5月18日,广东省推进珠三角“九年大跨越”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有委书记胡春华作讲话,强调要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总抓手,推动珠三角实现转型升级优化发展。据此完成下列题。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地区()
①政策优势明显下降②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⑤劳动力明显减少⑥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A.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⑥ | D.③④⑤⑥ |
下列做法最不可能实现珠三角转型升级的是()
A.提高劳动力工资 | B.完善基础设施 |
C.加大技术投人 | D.加快北煤南运,保证能源供应 |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下图是我国农业
生产潜力分布图(单位:千克/亩),读图回答下列题。以下四省区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
A.江苏 | B.安徽 |
C.江西 | D.湖北 |
与丙地相比,乙地农业生产潜力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足B.土壤贫瘠
C.水源不足D.光照不足
19.对甲地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B.干旱
C.风暴潮D.洪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