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业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材料一:我国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去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大众创新创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强力推进改革,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释放民智民力,增进大众福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再次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表格:今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清单(部分)
1月7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的措施,促进行政权力法治化, 营造便利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
2月6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和转变职能,便利投资创业、规范市场秩序。 |
2月25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 |
3月11日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
材料二:中关村是中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是科技创新的代名词。这里有联想、
京东、小米、百度、清华控股等一批领军企业;有日益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包括27家创新型孵化器、110多家社会组织;有“勇于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的精神和“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风气,无数有梦想的人聚集在中关村的旗帜下……这个号称“中国硅谷”的地方,通过改革释放出创新创业的活力。
(1)结合材料一,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意义(4分);结合表格,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在推进创业创新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关村的发展建设对我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启示。(10分)
生活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哲理。个人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中有智慧、
有哲理;与人交往、待人接物中有智慧、有哲理;做学问、搞经营中有智慧、有哲理;治国
安邦同样有智慧、有哲理……
结合材料谈谈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A市就“拆迁、城建与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公开征求意见,问计于民。
社会各届人士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踊跃参与,纷纷通过电子邮件、信件和教育部门户网站等
多种渠道发表意见和建议。但在城市“翻新”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政府
在修筑公路时,与一村农民发生矛盾。该村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
答复。于是该村少数人组织、煽动部分村民堵塞该村公路路段,并打伤打退民警,砸坏公务
车辆。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村民的做法有何不妥?从公民和国家关系的角度回答
村民遇到上述问题该怎么样做?
材料一:2012年3月初,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亿万人民的重
托,从祖国各地汇聚首都北京,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人大代表由35个选举
单位选出,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省级政府组成部门领导干部代表比上届减少了1/3,来自
一线的工人代表比上届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层农民代表比上届增加了70%以上。
材料二:“网络民意”成为“两会”的一亮点。新华网、人民网等在内的政府官方网站围绕
两会议题,联合商业网站推出“有话问总理”、“两会建言”、“两会调查”、“网民提案”等
五花八门的栏目,而网民对相关话题的讨论更是早已在各大论坛上“置顶”。
材料三:民建中央常委李冬玉女士表示:“网络监督是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便捷而有效的
手段。网络监督是民主、公平的推动力,是公民自我教育的新形式。网民在交流信息中获
得知识,在思想碰撞中明辨是非。对不负责任、偏离事实和公德的言论,也在进行着更直接、
理性的批评。”但要使网络监督成为监督的有效形式,还需要对网络监督再认识、再规范。
请结合所学的《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题目: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二这种“网络问政”的形式说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的这种监督方式?
每当两会前后,互联网上为两会建言献策就会格外火爆。2012年自然也
不例外——全国两会召开前,300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微博、征民意,一些
地方两会的代表委员也将网络当作征询公众意见的重要窗口。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011年,胡锦涛主席在与网友在线聊天时,就曾
说过,“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此后连续三年的两会
前夕,温家宝总理都与网友进行了直接交流。而各大门户网站组织的“网友问两会”相关栏
目,则至少已经运作了七年之久,目前,2012年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广大网民直接参
与政府决策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1)政府决策离不开公民的参与。请问,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直接向政府献言献策?
(2)请你说说我国政府不断拓宽民主渠道,保障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理由。
(3)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一)图表: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职业 |
所占比例 |
公司职员 |
83% |
政府公务员 |
84% |
家政服务员 |
17% |
(二)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今后几年,城镇每年净增就业人口1300多万,农村尚有
1亿左右富余劳动力,社会就业压力大。
请用经济学知识回答:
(1)根据图表,你认为目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
(2)劳动者在正确解决择业问题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3)你觉得该如何破解我国的就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