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中说:“正如整个世界感受过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美国《独立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它强调的是( )
A.民族主义顽强地对抗着工业化对全球的影响 |
B.理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 |
C.经济全球化是由于先进工具的创制引发的 |
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很快地被世界所接受并实践 |
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
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 |
B.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发展 |
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 |
D.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
著名学者威廉·恩道尔指出:“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中,英国政府及其代理人利用潮水般涌入中国的非法鸦片,榨干了中国国库中的白银储备,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使这个国家破产。”这一分析
A.对鸦片输入性质的认识不合理 |
B.对鸦片输入终极目标认识不正确 |
C.没有指出英国改变贸易逆差的目的 |
D.没有指出英国输入鸦片的危害性 |
清代中期,大量异籍棚民进入徽州山区,或开山种地,锄种苞芦……或挖煤烧炭……从地方官府到乡村宗族纷纷驱赶棚民,并指出:“欲图安久之策,莫若因山泽之资,谋兴养之利。兴养则山成材山,人怀乐土,家裕户饶,公私两益。”这主要表明
A.官府试图垄断煤炭业的生产和开发 |
B.徽州人排斥外乡人以便独享山区资源 |
C.徽州人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D.徽州山区资源丰富,经济开发活动活跃 |
顾炎武《日记录》记载:“今士大夫父母在而兄弟异居,计十家而七……其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这种社会现象表明
A.四世同堂的传统观念被士大夫打破 | 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 |
C.商品经济冲击了传统的家庭结构 | D.市民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 |
顾炎武倡导分权众治的思想,“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这一思想在清朝社会中的实际作用是
A.纠正了君主专制弊端 | B.废除了君主制 |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 D.强化了君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