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中说:“正如整个世界感受过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美国《独立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它强调的是( )
| A.民族主义顽强地对抗着工业化对全球的影响 |
| B.理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 |
| C.经济全球化是由于先进工具的创制引发的 |
| 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很快地被世界所接受并实践 |
大型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A.普朗克的量子论 | B.牛顿的经典力学 |
| C.达尔文的进化论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这表现在
| A.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 B.提出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
| 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
| D.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
辛亥革命后,20世纪初的中国依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为此当时思想界最前沿的人士进行了深入反思。下列与此反思相关的主张是
| A.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
| B.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
| C.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 D.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 |
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
| A.民族危机的困境 |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
| C.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 D.文学革命的影响 |
某书云:“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三大发明
| A.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转型 | B.改变了世界面貌和状态 |
| C.未能发挥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D.造成中国人的盲目自大固步自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