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商业革命、金融革命,还有信息革命、能源革命。那时租佃关系日益普遍……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开始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显著增强。”这一时期是( )
A.秦汉时期 | B.隋唐时期 |
C.两宋时期 | D.明清时期 |
1933年《东方杂志》记载:“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这说明了当时
A.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 | B.苏联成功渡过了经济危机 |
C.社会主义成为中国最佳选择 | D.计划经济对中国具有吸引力 |
17、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这反映了
A.印度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 | B.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 |
C.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 | D.英国纺织技术来源于印度 |
有学者统计过,“时,英国总人口中尚有 60%的人在田野中耕作,而到 18 世纪末时,只剩不到 33%”,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
A.黑死病导致英国人口锐减 | B.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进程 |
C.海外移民使本土人口减少 | D.黑奴成为农业主要劳动者 |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西班牙垄断了美洲的胡椒贸易 | B.新航路开辟促进欧美商品流通 |
C.16世纪西班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 D.胡椒生产是美洲重要经济支柱 |
“市民阶级正是通过索购、翻译与研读古典书籍和手稿,进而在古典文化中汲取与现实的世俗生活相协调的各种文化因子。”这里的市民阶层指的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市民阶层 | B.宗教改革时期的市民阶层 |
C.启蒙运动时期的市民阶层 | D.工业革命时期的市民阶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