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55年我国高校招生9万,1956年招生18.5万,1958年招生26.6万,1960年招生32.3万。1960年代初,又开始精简教工和学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   )

A.大跃进运动影响
B.反右派运动影响
C.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大跃进运动和八字方针的提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经济商品化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C.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D.封建地租货币化

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B.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D.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

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

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 B.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
C.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 D.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

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

A.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B.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
C.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D.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材料中“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