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 )
A.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 | B.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 D.君主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
克伦威尔在其“护国主”任上曾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上述言论说明了克伦威尔
①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②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④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这一记载
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的发展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
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北宋中期,很多废弃的水利工程得以修复,大量的荒地辟成良田。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推行青苗法 | B.实行募役法 |
C.颁行农田水利法 | D.推行免役法 |
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其实质作用是
A.对地主阶级的批判和否定 | B.为地主阶级专政提供条件 |
C.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现象 |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圉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