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人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材料四  读图片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四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这一事件涉及到哪些领域?(3分)结合上述材料,概要指出亚历山大二世的上述改革有什么积极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生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关心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立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带来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确立福利制度的?这种制度有何作用?(1分)
材料二 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2)依据材料二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3)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动”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发展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2分
(4)综上所述,谈谈各国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

如果你参加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开端。
(1)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 ,“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迅速增加。茶的出口由1842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埠”对中国经济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中国现代对外开放示意图

(3)根据上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对外开放使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近代、现代世界各地区大都经历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进程。因为国情的差异,各国的工业化进程各具特色。在此进程中,各国政府也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着促进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18世纪英国启动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市场、劳动力等要素是怎样获得的?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国的工业化在工业结构方面与十九世纪初的英国有什么不同?
(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出南京国民政府在其统治前期(1927-1936) 采取的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4)指出新中国成立初,党和政府为继续推进工业化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及其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许多评论家指责他(克伦威尔)是伪君子,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反对独断专行的统治,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一种军事独裁统治。
——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二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奇·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
材料三英国历史学家艾诗立写过两部克伦威尔的传记,第一部名为《克伦威尔──保守的独裁者》,将克伦威尔说得几乎一无是处;20年后出版的第二部名为《克伦威尔的伟大》,之前那个专横独断的篡位小人成了民族英雄,作者承认自己过去是有眼不识泰山。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用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据所学知识,用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材料三中对克伦威尔的不同评价,说明了什么?由此你认为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贞观政要》
材料二(贞观)五年七月戊申,初令天下决死刑必三覆奏,在京诸司五覆奏,其日尚进蔬食,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
史臣曰:用人如贞观之初,纳谏比魏徴之日。……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旧唐书·太宗本纪》
材料三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隋主残暴,身死匹夫之手。”“……炀帝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
——《贞观政要》
材料四贞观十一年,上作飞山宫。……贞观二十二年,上营玉华宫,……备设太子宫、百司,苞山络野,所费已巨亿计。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归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2)与材料一、二、三相比,材料四中唐太宗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
(3)依据上述材料中唐太宗的言行,对其作简要评价。
(4)综合以上问题,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要坚持怎样的标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