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1930年5月,美国通过霍莱一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此外,法国采取“输入限额制”,德国创立“以货易货”的外贸制度,为其他国家所效法。1934年的世界贸易额降到1929年的34%。在维护世界信贷货币体系方面,金本位制客观上起着维系和支柱作用。但是1931年9月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从而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这一新经验很快为其他国家所接受,4个月里有 15个国家先后放弃金本位制,于是世界货币体系瓦解。1933年6月12日—7月27日,美、英、法、德、意、日等66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在关税与贸易问题上,美国主张各国将现行进口税降低10%,英国则要求各国先把关税调到均等水平再降税率,结果美英方案均未通过。在稳定货币问题上,英、法、意等国坚决要求美国稳定美元,但美国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挽救本国经济,坚决拒绝稳定美元,结果双方陷入困境,7月27日修会后再也没有复会。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 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1933年在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就是一次使人惊恐的大失败,“经济上的独立”即经济上的自给自足逐渐成为通常公认的民族目标。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为裁减军备所作的种种尝试逐渐停止,让位于各种大规模地重整军备的计划。这时正在积聚起来的武器装备必然迟早会得到使用,但使用它们还需要有某种理由;“生存空间”便是最明显的理由。这是希特勒新创的术语,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日本的军事领导人也使用了与此类似的说法和论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召开的背景及主要宗旨。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失败的原因,说明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雅尔塔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邓小平不同时期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摘自1985年10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2、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摘自1987年2月《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3、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摘自1990年12月《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材料4、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1)根据材料1、材料2,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对比材料3、4与材料1、2,文中阐述的思想有什么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你有什么认识?

材料一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回答下列问题。
(1)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列举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发生的重要战役

列举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司马迁评议蒙恬说:“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亭障,堑山湮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
——《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2、长城修筑后,汉代的贾谊评价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贾谊《过秦论》
材料3、它无法代表强大、进取和荣光,它只代表着封闭、保守、无能的防御和怯懦的不出击。由于它的庞大和悠久,它还把自诩自大和自欺欺人深深的烙在了我们民族的心灵上。呵,长城,我们为什么还要讴歌你呢?
——《河殇》
(1)材料1中司马迁实际对秦朝的什么进行批评?除此之外,秦朝还有哪些“固轻百姓”的做法?
(2)材料2说明长城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三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的评价长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