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这说明( )
| A.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 |
| B.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 |
| C.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 |
| D.缺乏政治民主的现代化是一种不完全的现代化 |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 A.“男女杂处,不以为嫌” |
| 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法处理” |
| 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
| 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 |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的饮食水平,实现安居乐业,党和政府发起了( )
①“菜篮子工程”②西气东输工程③安居工程④南水北调工程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1902年6月26日,天津《大公报》登载了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表明征婚者()
①要求女性解放②追求文明婚礼③进行反清宣传 ④崇尚西方科技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村子里,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表明()
| 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
| 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
| C.当时北京地区社会风气较为自由 |
| 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 |
民国以来,从跪拜作揖到点头鞠躬、握手的礼节变化主要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 |
| B.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 C.对西方文化的崇拜 |
| D.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