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后及时将秸秆粉碎归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某地冬春季节实验前后数据比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结果反应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①保持土壤水分 ②增强土壤透气性 ③增加大气湿度 ④减少空气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根据实验资料,下列四地中最适宜使用“保护性耕作法”的是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河套平原 D.江汉平原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某国家近十年来人口统计资料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国十年前人口总量不超过41万人
B.该国应适当提高人口增长率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C.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量仍在增长
D.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均在持续下降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③国65岁以上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A.20%鼓励生育 B.15%采取移民政策 C.60%计划生育 D.30%鼓励人员出国

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东北,此为“闯关东”来历。到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反转。见图方向变化。据此回答:

1.图中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自然灾害 C.经济因素 D.地形土壤
2.“闯民”是为了寻找新的土地,从顺治八年(1651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大约299年的时间里,3000多万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对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主要的影响是
A.污染水资源 B.水土流失加剧 C.生物物种灭绝 D.森林资源破坏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人口的数量比例关系。读下图回答:

1.200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
A.5%左右 B.7%~8% C.8%~9% D.10%以上
2.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B.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使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特别是在农村
C.放松计划生育的限制是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主要途径
D.“未富先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下图为《中国、法国和肯尼亚三国人口增长模式图(1990年)》,自左向右国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肯尼亚、中国和法国 B.中国、肯尼亚和法国
C.法国、中国和肯尼亚 D.肯尼亚、法国和中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