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①
[清]查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错误!链接无效。“湘东驿”即湖南东部的黄花渡。“芦溪”是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江西萍乡东部。②丝缫:蚕丝。缫,煮茧抽丝。
本诗颔联的写景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全诗写出了芦溪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滕王阁王安国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极目沧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注】王安国是王安石四弟,王安石在《平甫墓志》中称王安国“年十二,出其所为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焉。自是遂以文学为一时贤士大夫誉叹”。据说,此诗为王安国十三岁时所作。
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此诗的尾联与王勃的《滕王阁诗》的尾联(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无论是在表现手法上,还是在表达的内容上都有着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双溪种花(其一)
(宋)王炎
双溪渐有杂花开,每日扶筇到一回。
胜似名园空锁闭,主人到老不归来。
注释: ①筇(qióng):竹做的手杖。
下列对两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菩萨蛮》起写平林寒山皆在黄昏时呈现出凄黯之色,烘托出苍茫哀愁的氛围。
B.“宿鸟归飞急”写宿鸟归巢之急切,反衬出游人无归,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C.《双溪种花》前两句说园中春花正好,因此诗人每天扶杖到此观赏,有闲适之感。
D.《双溪种花》后两句写这里胜似名园别墅,后悔自己宦游直到年老才能归来赏园。

两首诗中“空”字有炼字之工,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诗中“空”字的妙处。
文学创作过程中,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思想情感,创作者常常无数次改动作品中的字词,来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有“推敲”之说,法国作家福楼拜也说:“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名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要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用心去寻找,直至找到那一个名词,那一个动词和那一个形容词,才能产生卓越的作品。”
文学家炼字炼句的过程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态度,这样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生活或阅读经验,谈谈你的感悟。不少于200字。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柴侍御丹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严维
流水通波接武冈,丹阳郭里送行舟,
送君不觉有离伤。一别心知两地秋。
青山一道同云雨,日晚江南望江北,
明月何曾是两乡。寒鸦飞尽水悠悠。
从体裁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_;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
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
请概括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歌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释:①蔡家亲:指表亲。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侧重写荒村贫居的环境:秋夜沉沉,荒野空寂,旧业困顿,左右无邻,为全诗笼上冷寂悲怆的气氛。
B.颈联中“独沉久”写诗人长期离群索居、孤独落寞;“愧”字流露出因处境困窘而对卢纶无以为报的心情。
C.尾联写人的一生中与朋友相处总是会有聚有散的,就连亲戚间也难以避免,表现出诗人的达观情怀。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沂。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罟(gǔ)师:渔夫,这里指船夫。
(1)王诗中首句“杨柳渡头行客稀”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请略作赏析。

(2)这两首送别诗,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新奇、形象、蕴含丰富,请略加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