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过程中常有危机相伴,面对危机。苏、美、中三国领导人根据国情制定合理的政策,最终迎来发展机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列宁政府实施的哪一政策?
材料二 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幅产品过剩的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面积和缩减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帖。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
材料三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北师大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
(3)歌谣赞扬的是我国政府在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此项政策的实行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4)综合三国解决危机的经验,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4-17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Renaissance”。根据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该事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Renaissance”的实质是什么?根本目的又是什么?该运动对当时的社会进步有什么意义?
(3)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举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是恩格斯对上述运动的评价。这次变革产生了哪些“巨人”?他们的成就有哪些?完成下列表格。(4分)
类别 |
代表人物 |
重 大 成 就(代 表 作 品) |
文学领域 |
||
艺术领域 |
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各大国矛盾不断激化,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达4年零3个月,参加国家多达30多个,涉及约1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67%。战争中双发共动员了7351万人上前线,有些国家如法国超过半数的男性公民走上前线。据统计,整个战争期间,有900万军人在战场上牺牲,受伤者达到2000万,此外还有大约1000万平民在战争中饿死或病死;按当时的美元计算,参战国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也达1516亿美元,在战争主要发生地欧洲,有人估计,工业生产水平至少倒退了8年。
(1) 有人认为萨拉热窝事件的制造者普林西普是反抗强暴的英雄,有人认为是历史罪人。你的观点是什么?说出理由。
(2)有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同盟国集团,因为他们挑起了战争而且最终失败。你认为一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为什么?
(3)根据材料概括,战争在哪些方面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4)战争给我们留下哪些教训或启示?
材料一:14—16世纪,人们思想获得了解放,世界各国及各地区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
材料二:《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这三个重要法律文献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献和理论旗帜,是未来新国家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结构,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先河。
材料三: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以往的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以人力和蓄力为动力的交通运输工具被蒸汽机车取代。工业革命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阅读材料一,分别列举一位“为人们思想解放”和使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作出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材料二中的重要法律文献分别是由哪些国家颁布的?
(2)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兴起于哪个国家?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谁?
(3)根据以上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促使14—18世纪世界面貌发生巨变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18世纪,英、美、法的资产阶级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统治。从此,自由与平等、民主与法制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说出为17—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理论武器的历史事件。
(2) 归纳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成果,并逐一说明其作用。
(3)列举受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的影响,发生在美国和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各一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将继续参与和推动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维护地区金融和经济形势稳定,促进地区金融合作和贸易发展。
材料二: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研制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地区,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材料三: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9月2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了题为《共同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的重要讲话。明确承诺中国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将继续把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将继续为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作出努力。
问题一:以上材料与当今世界的哪两大主题相关?
问题二:联合国成立于哪一年?今年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多少周年?
问题三:根据材料二我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是什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什么意义?
问题四:召开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的原因和意义何在?
问题五:结合两则材料,运用课本知识分析中国应如何才能承担起大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