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自强的事业颇多,我先择其要者列表于下(表中自强事业的主持人:李鸿章):
时间 |
自强的事业 |
时间 |
自强的事业 |
同治四年(1864年) |
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
同治九年(1869年) |
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 |
同治十一年(1871年) |
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 |
光绪元年 (1875年) |
筹办铁甲兵船 |
光绪二年(1876年) |
派下级军官赴德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学习造船和驾船。 |
光绪六年 (1880年) |
设水师学堂于天津,设电报局,请修铁道。 |
光绪十一年(1885年) |
设天津武备学堂。 |
光绪十四年 (1888年) |
成立北洋海军。 |
材料二 李鸿章是那个时代(同治九年到光绪二十年)的中心人物,国防的建设全在他手里。他特别注重海军,……李鸿章办海军第一个困难是经费。经费所以困难就是因为中国 当时的财政制度,如同一般的政治制度,是中古式的。……所以在甲午之战以前的七年,中国海军没有添订过一只新船。在近代政治制度之下,这种事情是不能发生的。在李鸿章所主持之机关中并没有新式的文官制度和审计制度。就是在极廉洁极严谨的领袖之下,没有良好的制度,贪污尚且无法杜绝,何况李氏本人就不廉洁呢?……外商与官吏狼狈为奸,私人发了财,国事就败坏了。总之,同治、光绪年间的自强运动所以不能救国,不是因为路线错了,是因为领袖人物还不够新。
——以上材料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自强事业的核心是什么?(2分)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一系列自强活动中设机器制造局、设武备学堂派军官出洋留学和建造船厂铁路三者之间有何联系?(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说明李鸿章自强活动失败的原因。(3分)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它的名字叫“美利坚合众国”,也被称作“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于何时,独立于何时。
(2)有人说“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林肯拯救了美国。”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3)结合美国历史,你认为成就美国奇迹的政治和经济原因有哪些?(任意说出两个原因)
有人说进入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经历了两场革命,分别是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开始于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政治革命也一样:17世纪的英国革命标志其开始,随后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标志其进一步发展。然后,它在19世纪时影响整个欧洲,最后,在20世纪席卷了整个世界。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并行发展并非偶然。实际上,这两种革命是密切联系的。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解释,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后半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革命的主要方式?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述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对欧美国家和亚非国家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治维新的时候,日本帝国大学国立大学的许多学科和诸多领域,短时间内全部实行了西化。这里积极的一面是效率很高,为了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切从零开始完全实行西化。实际上也证明了这样做效率确实很高。
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当时,一个外籍专家的月薪最高可以达到两千日元,是明治政府高官的三倍多。
材料二:到1910年的时候,日本95%以上的男子,90%以上的女子都接受过教育。日本和英国的铁路里程差距从明治维新初期的1000倍缩小为不到4倍。
材料三: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维新目标,强硬的大久保利通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方式推行改革,但政府在发展工业方面既缺乏经验又急欲求成,导致政府财政难以为继。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现代文明与本土传统的激烈冲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结合材料二、三归纳,明治维新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日本崛起之路对“中国梦”的实现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清晰可见。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的、采矿业的和冶金业的机械化以及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材料二:18世纪后半期,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在他的影响下,欧美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千百年来,由于生产力低下而经常在饥寒交迫中受煎熬的人民,开始看到了苦难尽头的光亮。同时,工业革命在交通、通讯工具所引起的巨大变革,对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世界史·近代史编》吴于廑
材料三:1870-1913年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
材料四:经济及工业化发展催促着当时各国政府争夺殖民地以取得原料供应地及市场。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国内商人势力兴起,便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被罢后,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实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这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的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和法国的既得利益有所冲突,这亦使得两大阵营的冲突加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发加大。
——《新帝国主义》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表格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新的战争爆发间的内在联系。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2分)
A.造纸术发明的国家
B.阿拉伯数字发明的国家
据图指出,阿拉伯半岛在东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