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伴随着英国成长的历史,我们看到:17世纪资产阶级政体的建立令她引领潮流;18世纪经济的突飞猛进让她独占鳌头;19世纪军事的扩张使她炫武东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而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科技条件却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材料一“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二写出开启“海洋时代”的欧洲两个国家。中国又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什么技术条件?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 “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哪里?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率先发展资本主义,在19世纪号称“世界工厂”。请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英国成为工业强国具备哪些优势?
(3)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当时有什么称号?19世纪中期,英国又把侵略目光转向中国,在哪次事件中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深刻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哪一张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张是战国形势图?
(2)观察两幅图片,看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变化?
(3)在图上可以看到无论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都有著名的重大战役发生。你能比较出这些战役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
(4)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诸侯混战局面,主要是由于西周实行的一种制度所埋下的祸根。这种制度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问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后来,《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置兴之路》(上)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2分)
(2)材料二中,把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2分)孙中山把图2中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2分)
(3)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名称。(2分)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2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广场每年五一、十一都要摆放孙中山先生画像,以示对中国革命之父孙中山的纪念。
材料二:前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在一次纪念活动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请回答:
(1)1905年,孙中山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什么?(2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首义地点是哪里?(2分)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4分)
(3)材料二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亲密的合作者”,请列举一个国共合作下的重要历史事件。(3分)

材料解析题:综观历史,欧洲一直是一片活跃的区域,请结合所学完成表格中的问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二“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
——伏尔泰
材料三德国电视二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片。……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很多城市里还有马克思阅读小组,“马克思”似乎回归德国人的生活了。
——2011年2月23日中国广播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宣扬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请列举出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思想的核心内容。(2分)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回归”德国人生活的理由。(1分)
(4)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这三件大事分别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