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歙(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无以为生,13岁时不得不与其兄“屠酤里中”。后来兄弟二人……终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江才遂发愤远游,决心在商业上闯开一条致富之路。他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果然使资本越积越多。当他40岁时,居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贾了。江才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僚之林。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
材料二 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明清徽商生活缩影的真实写照。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商人江才发迹前后的经历。
(2)据材料二,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
(3)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的观点。
在欧洲中世纪的漫长历史中,基督教神学在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教权制约着王权。到了近代.“新君主”以其强有力的手段,结束了封建的混乱局面。随着欧洲近代君主政体的形成,鼓吹“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的政治学说兴起。
请回答:
(1)中世纪最著名的神学家阿奎那的代表作是什么?他在论证“君权神圣”时有何特点?
(2)“君权神授”学说在“君权”与“教权”的关系上有何区别?
(3)“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学说顺应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1)列举北伐的主要对象是那些军阀。
(2)写出国民革命军出师地点、北伐讲过的省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从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就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多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他破的人民都来解放
——引自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材料二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引自孙中山遗嘱
请回答:(1)材料一中孙中山所说的“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革命,与他以前所从事的革命最根本的不同是什么?
(2)孙中山为进行“彻底的革命”、“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做了什么样的努力?
(3)材料反映了孙中山怎么的革命理想?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孙中山的评价。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于台湾问题,请回答:
(1)近代台湾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行了那些斗争?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国共产党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那些政策和措施?
(3)“一国两制”在台湾问题上的具体含义是什么?针对台湾和国际分裂势力的倒行逆施,运用历史知识写一篇维护统一,谴责分裂的短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如农业合作化,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有巩固,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化到普遍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在发展,就可能搞的更好些。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不得不退回去。——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问:
(1)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
(3)试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出发点。改革对今后发展提供了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