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如农业合作化,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有巩固,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化到普遍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在发展,就可能搞的更好些。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不得不退回去。——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问:
(1)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
(3)试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出发点。改革对今后发展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条第一款 自1947年8月15日起,应在印度境内成立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分别称为印度和巴基斯坦。
第二款 上述两个自治领……称为“新自治领”……
第二条第四款 本条中任何规定均不得解释为阻止印度土邦加入任何一个新自治领。
……
第五条 两个新自治领均应由英王陛下各指定一名总督,代表英王陛下治理该自治领。
请回答:上述材料节选自什么文件?
该文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上述材料中的第二条第四款的内容后来引发了什么战争?
上述材料中的第五条说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对印巴冲突的回顾,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巴以问题是中东和平的中心问题。直到今日,巴以冲突问题仍未获得彻底的解决。结合下图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图一:1967-1982年阿战争图二:以军入侵黎巴嫩图三:巴以和解按照1947年联大通过的决议,巴以分别建国。以色列国成立于何时?
耶路撒冷的地位非常特殊,它被三大宗教视为圣地。这三大宗教分别是什么宗教?
戴维营巴以和谈无果而终,多边首脑会议也无大的建树。这说明了什么?
巴以之间争夺的主要战略资源是什么?美国为什么要偏袒以色列?又为什么要斡旋巴以和谈?
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中日关系一直是扰乱我国人民的群众的一个心病,今年日本政府公然搞钓鱼岛“国有化”,使中日关系日趋紧张,又一次引发了中国人民对中日关系的高度关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4年,日本在攻打台湾的时候,遭到台湾当地居民高山族的顽强抵抗,实际上中国也派出军队到台湾,但是最后清朝和日本谈判,签了《北京专条》。当时清政府为了面子不讲是赔偿,讲的是抚恤和道路的修整费。西方一个评论家讲这个对中国的影响是极大的,他讲:“这里有一个不愿意战争,但愿意赔款的富有帝国。”所以,此后日本就觉得中国是软弱可欺的。——陈景彦《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方评论家讲的“但愿意赔款的富有帝国”的史实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后日本觉得中国是软弱可欺”的实际行动及影响?
材料二:2012年2月20日,日本名古屋的市长当着到访的中国代表团的面说南京大屠杀不存在,讽刺的是南京与名古屋从1978年建立了姐妹市至今,34年的情谊也因为他一人的话,为之中断。南京市政府决定,暂停两市的官方交往。——引自凤凰网
材料三:2007年8月15日,日本铭心会成员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举行和平集会,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2010年12月19日,大阪三重县首府津市放映了《南京,被割裂的记忆》。这由63岁的松冈环把22年中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记录,还有参加过侵华战争日本兵的证言拍成。
——引自新浪网
(2)请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政府“正式官方交往”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
材料四:日本对中国的一系列行为,我们也没必要去奉陪日本,对钓鱼岛这样一个弹丸之地的争夺,中共十八大再次重申了,中国现在仍然是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个战略机遇期就是你要在和平的国际环境当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引自凤凰网
(3)材料中“没必要去奉陪”反映了中国什么外交立场?十八大重申的观点体现了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是什么?
优秀的文明往往会被借鉴,但政治文明发展的轨迹却往往截然不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汉译的“美国政府”一词中,“政府”的英语原文是 “GOVERNMENT”,而在汉译的所谓的“克林顿(1993-2001年担任美国总统)政府”一词中,“政府”的英语原文中却是“ADMINISTRATION”。这显然是两个长得面目全非的完全不同的英语单词……“GOVERNMENT”,它的主要含义是“政府”,“政体”…… “ADMINISTRATION”,它的主要含义是“管理”,“行政机构”……查一查英语世界出的词典……跟在克林顿后面的“政府”(ADMINISTRATION)。我看到,除了类似英汉词典的“管理”,“行政机构”之外,它在作为专有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时,……它明确指出,这只是指政府的“执行分支”的官员和他们的政策及原则。
——林达《近距离看美国之二·总统是靠不住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这“两个长得面目全非”的政府分别指的是什么?如此构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三:“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对“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912年的中华民国是美国的“仿制品”。为什么说是“悲惨的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