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晚清政府的自救 |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面当时()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
建国初期,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 |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
C.三大改造的完成 |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
C.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
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
改变“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
A.土地改革 |
B.实施“一五”计划 |
C.“大跃进”运动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下面为某一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某一年”最有可能是( )
农业 |
工业 |
|||||
总产量 |
粮 |
棉 |
总产量 |
钢 |
铁 |
|
原计划 |
比上年增长8.5% |
3216亿元 |
2200万担 |
比上年增长5.7% |
670万吨 |
2亿吨 |
实际完成 |
比上年增长11% |
3400亿元 |
2400万担 |
比上年增长8.5% |
720万吨 |
2.17亿吨 |
A.1948年 B.1957年
C.1962年D.197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