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新兴的近代文明战胜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明 |
B.简单的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 |
C.甲午战争使东方开启了近代化时代 |
D.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
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举意在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 |
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 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 |
1929年,葛兰西强烈批判当时的人们只是希望改变政府的放任自由主义政策,而不改变国家的经济基础。他认为只有在政治上采取相应的行动(如诉诸武力),才能将经济从传统政策的死压下解放出来。由此判断葛兰西可能是
A.垄断资本主义的拥护者 | B.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者 |
C.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 | D.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
如漫画(下图)所示,1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定革除权倾一世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对此事件最为合理评述是
A.帝国议会行使了对俾斯麦的弹劾权 |
B.威廉二世的决定没有违背帝国宪法 |
C.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
D.德意志帝国仍然实行封建君主制 |
“随着16世纪的开始,批评之声变得强烈起来,许多人自忖他们的救赎是否为良人所握。”这段记载中“批评”的对象可能是
A.欧洲宗教改革家 | B.罗马天主教会 |
C.新兴的资产阶级 | D.各国封建君主 |
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雅典。最终雅典人决定放弃雅典城,全体公民上船与波斯人决战。作出这一决定的应该是
A.公民大会 | B.五百人议事会 |
C.执政官 | D.民众法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