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2)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21题。
水龙吟
(宋)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沾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①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当时,苏东坡被贬谪黄州。
(1)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一句对杨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妙。
(2)章词和苏词都提到了一个“泪”字,试比较其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青溪[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①将已矣。
[注释]①此处借用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东汉严子陵不愿做官,于富春江边隐居。
⑴.“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加以分析。4分
⑵.试分析这首诗最后四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①。
注:①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困惫状态。
(1)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此诗的颈联有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你指出这两个字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7题。
悟道诗
(宋)某尼
近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15.宋人诗多重理趣,这首诗诗人悟出的道理是:。
16.选出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前两句从时、空两个方面分别写寻春之事,“尽日”言历时久,“踏遍”言行程广。 |
B.“陇头云”属于用典,借指梅花。南朝陆凯有《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C.第三句中的“笑”字,表现了诗人的顿悟,有柳暗花明之妙。 |
D.末句写“春已十分”,既是写梅花之烂漫春色之浓烈,也表现诗人对于凡尘的思恋。 |
17.有人说,“归来笑拈梅花嗅”的“嗅”字最为传神,请加以评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歌也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