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是第1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是中小学生远离交通事故,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行为。请据下列图示,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
(1)行人通过人行横道,要按人行横道灯的指示通行。当你在通过人行横道线前,看到人行横道红灯亮时,应该停留在人行横道线前等待。在这一过程中,交通信号灯发出的光线经过眼球[ ] 的调节,刺激[ ] 上对光敏感的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 ] 形成视觉。
(2)“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急救车的“鸣笛声”刺激耳内[ ] 处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递到 [ ] 形成听觉。
(3)无论是选择在人行横道前等候还是通过人行横道,都是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产生神经冲动,沿着[ ] 内的下行传导束(神经纤维),传递到脊髓中相应的神经中枢后,再经[ ] 传递到相应的肌肉而产生的。
(4)若某人感冒以后,病菌可能会沿[ ] 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识别血常规化验单,关注身体健康。
(1)比较化验单中的测定值和参考值,如果红细胞的数量偏少或的含量不足,此人可能患病。
(2)如果某人身体有炎症,此时血常规化验单中的测定值将偏高。
(3)我们经常由于不慎造成皮肤破损出血,血液中的会及时止血和加速凝血。
下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曲线AB段表示时,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状态,肺内气压(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大气压
(2)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
(3)呼气结束后,肺内的气体含量最多的是。
下图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示意图,请回答:
⑴A、B、E分别表示
⑵若图表示人看到话梅分泌唾液的反射,则A 表示眼睛的。
⑶若此图表示人听到铃声走进教室的反射,则A表示耳部结构的
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1]__→[2]→[ ]→[10]玻璃体→ [ ]。经过[8]、[10]的折射作用,在[ ]_____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 ]___ __传到形成视觉。一个人的眼球经检查完好无损,但看不清周围的物体,可能是由于或发生了病变。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手足口病,经过科研人员研究确认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为了控制疫情的传播,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用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当发现这种病人时要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其目的是;在公共场所或人员流动大的地方要经常消毒,这主要是为 了;这种病流行期间劝告人们不要到疫区旅游,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其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