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并测出煤油和水的初温,然后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1)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 相同。
(2)由记录表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 ;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得出物质的吸热能力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电源电压为3V,为了探究小灯泡在(0V~3V)不同电压下的电阻情况,某同学设计如图甲电路,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过程中,可探究小灯泡的灯丝电阻在不同电压条件下的阻值情况.
(1)按甲图设计思想在图乙中完成实物连线(要求只用两根导线);
(2)实验中得到(U1,I1),(U2,I2)…(Un,In)若干组数据,发现各组数据中U/I比值均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为了测量某种不吸水的软塑泥的密度,刘强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步骤:
甲:将适量的水装入量杯,水面处刻度值为V1;
乙:将塑料软泥捏成小碗形状,小碗漂浮在量杯中的水面上,水面处刻度值为V2;
丙:将塑料软泥捏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的水里,泥团漂浮在水面上,用细钢针轻压泥团,使泥团完全浸没水中,水面处刻度值为V3;
丁:将泥团取出,吸干表面水滴,用细线系着泥团称重,测力计示数为F.
(1)请给步骤丙这种方法取一个名字;
(2)选取甲、乙、丙三步法测塑泥密度,用V1、V2、V3、ρ水表示ρ泥=;
(3)选取甲、乙、丙三步法测塑泥密度,用V1、V3、F、g表示ρ泥=.
如图甲所示,是小丽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电路连接不完整,请你帮助她完成以下实验。
(1)连接电路前,开关必须是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节到的位置(填“最大值”或“最小值”)。
(2)请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泡变亮.(连线不能交叉);
(3)小丽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但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没有示数,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4)电路故障排除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5)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Ω(保留一位小数),测量过程中发现小灯泡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越大时,小灯泡的电阻越大,原因是:小灯泡灯丝的电阻受的影响。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点。
(1)图中是“研究水的沸点”实验,如图乙中A、B所示,其中图是水沸腾时的气泡的变化情况;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在实验中记录了下列的数据。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温度/℃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3 |
98 |
98 |
98 |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分钟时的数据;
(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4)在图丙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本小题2分);
(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洋洋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密度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分度盘如图甲所示。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移动;
(2)天平调节平衡后,洋洋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江立即对洋洋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江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①;②。
(3)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测出物块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物块的体积如图丁所示,则该物块的质量是g,密度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