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两地日平均气温≥10℃日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导致图中①②两处等值线弯曲的因素是 ( )
| A.地形 | B.洋流 |
| C.大气环流 | D.纬度位置 |
乙地日平均气温≥10℃日数大于甲地,其主要原因是乙地 ( )
| A.纬度低 | B.冬半年受来自海洋的气流控制 |
| C.海拔低 | D.夏半年受高气压控制 |
关于图中①③两地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③地气温年较差大于①地 | B.两地河流均有冰期 |
| C.①地降水量年际变化小于③地 | D.两地自然带相同 |
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不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
|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
高技术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①知识和技术②劳动力价格③现代化交通④能源和资源
| A.②④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③ |
读“意大利工业分布图”,完成下题。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分布于()
| A.a、b地区 | B.b、c地区 |
| C.a、c地区 | D.a、b、c地区 |
d为著名钢铁工业城市塔兰托。塔兰托与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分别是()
| A.铁矿产地、运输条件 | B.运输条件、煤炭产地 |
| C.煤炭产地、消费地区 | D.消费地区、煤炭产地 |
属于鲁尔区发展优势区位条件的是()
| A.铁矿资源丰富 | B.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 |
| C.离煤矿区较近 | D.有充足的淡水和便利的水陆交 |
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后兴起的工业区是( )
| A.德国鲁尔区 | B.日本九州岛南部工业区 |
| C.中国京津唐工业区 | D.美国西部工业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