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据图示信息 可以推断,
|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
|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
图中甲 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关中平原 ,浙闽丘陵 | B.江汉平原 ,山东丘陵 |
| C.汉水谷地 ,黄淮平原 | D.汾河谷地 ,松嫩平原 |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图a和图b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据此完成问题。
图a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
|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
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河流径流量增加 | B.土地荒漠化加剧 |
| C.水土流失严重 | D.洪涝灾害多发 |
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措施错误的是
| A.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 |
| 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
| C.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 |
| D.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
图5为某国“城镇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6为“等高线和油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关于该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东高西低 |
| B.产生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
| C.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气候、资源关系密切 |
| D.大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
关于甲、乙两地等降水量线分布特点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
| B.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
| C.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洋流影响 |
| D.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
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问题。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 | B.河西走廊 |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东北平原 |
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为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
| B.地表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观 |
| C.喀斯特地貌广布,滑坡频发 |
| D.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 |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据此完成问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从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 |
| B.图中海拔高度G处为100米,H处为400米 |
|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
| D.该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 |
图中城镇与H地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 A.199<h<200 | B.289<h<290 |
| C.299<h<300 | D.300<h<301 |
图1中两条虚线均为晨昏线,P、Q两点中有一处为太阳直射点读图回答问题。
此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 A.1月1日11时 | B.5月1日23时 |
| C.7月1日11时 | D.10月1日23时 |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菲律宾 | B.中国 |
| C.澳大利亚 | D.巴西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点位于E点的西北方向 |
| B.F点自转线速度比E大 |
| C.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
| D.E点昼长大于F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