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据此完成问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从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 |
| B.图中海拔高度G处为100米,H处为400米 |
|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
| D.该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 |
图中城镇与H地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 A.199<h<200 | B.289<h<290 |
| C.299<h<300 | D.300<h<301 |
有关交通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各种交通运输线的交织形成了交通运输网 |
| B.交通运输网有不同的形式和层次 |
| C.交通运输已完全高速化和专业化,但还未网络化 |
| D.目前交通运输联系还没有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 |
有关南昆铁路区位的选择,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南昆铁路的建设使西北地区拥有了出海通道
②南昆铁路东起南京,西至昆明
③南昆铁路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条“扶贫铁路线”
④南昆铁路是我国国内到目前为止科技含量最高的铁路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③ | D.②④ |
以交通最优原则建立的商业街在( )
| A.城市内交通干道的沿线 |
| B.城市交通便利的几何中心处 |
| C.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
| D.居民住宅区内 |
济宁、扬州等运河城市,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
| B.商人大量外迁 |
|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
|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 |
读“某地区城镇与公路建设图”及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a城市是该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县城,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街巷、店铺、庙宇、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这些古老的建筑既是该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传统建筑方式,也是古代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艺术乃至风土民情的一种折射和凝结。
材料三:连接城镇a、b、c与沿海大城市d的公路建成之后,a、b、c都有一定的发展,其中b城发展最快,a城发展最慢。
(1)a城至今能够保留大量的古建筑群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外力作用微弱
B.运用中西方的建筑技术和先进材料,经久耐用
C.交通闭塞,受外部影响小,城镇发展缓慢
D.巨额旅游业收入投入其保护维修
(2)b城到d城的公路未走直线,而是绕道经过c城的主要原因是()
A.远离河流,避免洪水灾害影响
B.排除了跨越不同行政区域的影响
C.为了减缓公路坡度
D.尽量多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